《白蛇傳》是中國戲曲名劇,故事初見明·馮夢龍著《警世通言》(卷二十八)《白娘子永鎮(zhèn)雷峰塔》。明人陳六龍編《雷峰塔傳奇》。清人著有《義妖傳》彈詞。全國幾乎所有的劇種都有《白蛇傳》的演出。其中以文武開打、唱做并重的京劇《白蛇傳》最有特色。最早的《白蛇傳》,青雄白雌。青蛇要與白蛇成婚,白蛇不允,雙蛇斗法,最后白蛇戰(zhàn)勝青蛇,青蛇甘愿化為侍女,姐妹相稱,而后下山。該劇是清末名演員余玉琴(飾白蛇)、李順德(飾青蛇)的拿手好戲。戲中有對雙劍、走旋子、大開打等技藝,還置有砌末,并配火彩,此劇今已失傳。
1950年,田漢曾將傳統(tǒng)神話劇《白蛇傳》改編為25場京劇《金缽記》;1953年再度修改劇本,恢復(fù)原劇名《白蛇傳》,突出了反對封建主義的主題,發(fā)展了故事的神話色彩,唱詞流暢優(yōu)美,F(xiàn)在常演的京劇《白蛇傳》都是按田漢本演出。從白蛇、青蛇下山游湖起,到青蛇毀塔、白許團(tuán)圓止,中間包括結(jié)親、酒變、盜草、上山、水斗、斷橋、合缽等情節(jié)。改編時(shí)前面舍去了白蛇收青蛇的《雙蛇斗》,中間舍去了青蛇《盜庫銀》,后面舍去許仕林祭塔的《雷峰塔》。
《盜庫銀》為武旦出手戲,有大刀、雙鞭出手等,高難驚險(xiǎn),舞蹈優(yōu)美,開打火爆,為名武旦宋德珠、閻世善、李金鴻、班世超、冀韻蘭等的看家戲。解放后,關(guān)肅霜把雙鞭改成雙劍。
《祭塔》為正工青衣唱工戲,也是初學(xué)青衣的開蒙戲,有長達(dá)三十八句難度很大的反二黃唱腔。從胡喜祿、陳德霖唱紅后,梅蘭芳、尚小云又都分別作了加工,遂成為梅派、尚派早年的優(yōu)秀代表作。
京劇四大名旦都曾演出該劇,除荀慧生以《白娘子》命名演全劇外,其他三位都不演全劇。梅蘭芳以昆曲演《金山寺》和《斷橋》兩折。他先在北京向喬蕙蘭、陳德霖等戲曲界老先生學(xué)習(xí),遷居上海后,又向昆曲前輩丁蘭蓀學(xué)身段,與俞振飛等研究唱腔,經(jīng)過梅蘭芳在唱腔、身段、化裝等各方面注入許多新的因素,使之成為梅派藝術(shù)的精品。尚小云以《雷峰塔》為重點(diǎn),大段“反二黃”唱腔,優(yōu)美動聽,情感動人;程硯秋也只演《金山寺》和《斷橋》。
張君秋將《金山寺》、《斷橋》、《雷峰塔》連演,亦成為張派常演劇目之一。張派傳人趙秀君曾改編演出。
全本《白蛇傳》,有不少著名的旦角都曾演過。1936年,北平《立言報(bào)》主持選舉四小名旦,李世芳、毛世來、張君秋、宋德珠當(dāng)選后曾在長安戲院合演一場《四白蛇傳》(毛的“游湖”、“結(jié)親”、“酒變”,宋的“盜銀”、“盜草”、“水斗”,李的“斷橋”,張的“祭塔”)。
解放后改編的《白蛇傳》,由中國戲校劉秀榮、謝銳青首演,后又有杜近芳、趙燕俠的演出本。杜的白蛇綣綣深情,濃郁感人!稊鄻颉分小靶∏嗝们衣e龍泉寶劍”的唱段,最為膾炙人口。許仙由李少春、葉盛蘭輪演,李少春還創(chuàng)造了大嗓許仙的唱法,別具韻味。趙的白蛇柔婉多情,細(xì)膩傳神,在感情奔放的《合缽》一場,田漢專門為趙燕俠寫了一段[徽調(diào)三眼]的唱詞,由名琴師李慕良按趙的風(fēng)格制譜,唱詞平易近人,充滿生活氣息,與趙的抒情唱法相得益彰。1961年夏,上海青年京昆劇團(tuán)李炳淑、華文漪、楊春霞等,以京昆同臺的形式上演了全部《白蛇傳》。1980年,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了李炳淑主演的同名電影,影片運(yùn)用了大量特技和實(shí)景鏡頭,上映后轟動異常。
目前活躍在舞臺上的李勝素、魏海敏、刁麗、陳淑芳等都曾演出此劇全本,《斷橋》一折更為眾多演員所常演。張火丁曾按程派路數(shù)移植田漢本《白蛇傳》。
近幾年,京劇研究生班的匯報(bào)演出多次出演全折的《白蛇傳》,并被央視多次轉(zhuǎn)播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