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淑芳,1922-1968年,著名豫劇表演藝術(shù)家,一代豫劇名旦,河南開封人。工旦角,代表作《抬花轎》。原姓韓,七歲時隨姨母生活,改姓姚。十五歲拜豫劇藝人“小火鞭”為師,在西安香玉劇社搭班。
姚淑芳,1922-1968年,著名豫劇表演藝術(shù)家,一代豫劇名旦,河南開封人。工旦角,代表作《抬花轎》。原姓韓,七歲時隨姨母生活,改姓姚。十五歲拜豫劇藝人“小火鞭”為師,在西安香玉劇社搭班。姚幼年嗓子不甚好,為常香玉、陳素真唱配角。但她聰敏好學(xué),刻苦鉆研技藝,深受名藝人周海水、樊粹庭的器重,在他們的指導(dǎo)下,十九歲時,便自立功社,和須生常年來同臺,以《洪玉娥盜刀》、《羅章跪樓》、《抬花轎》的精湛表演,在開封、鄭州、新鄉(xiāng)馳名。1952年入邢臺專區(qū)豫劇團(tuán),任業(yè)務(wù)團(tuán)長。1962年該團(tuán)在北京演出經(jīng)過改編的《抬花轎》,受到首者文藝界好評。她扮演的周彩霞分寸掌握的好,不僅勇敢直率,渴望愛情,而又不傻、不輕、不潑、不粉,出神入化,維妙維肖,富有生活氣息。1965年隨邢臺專區(qū)豫劇團(tuán)下放到清河縣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因不堪折磨,含冤而死,終年46歲。
姚淑芳與《抬花轎》《香囊記》(又名《抬花轎》《文武換親》)是豫劇祥符調(diào)的一出骨子老戲,過去凡是習(xí)豫劇花旦的演員基本上都演過這出戲。如民初的男旦白菜心(劉榮鑫)、玻璃翠(高保泰)、水上漂(翟燕身),到三四十年代的徐艷琴,姚淑芳,宋淑云,劉素珍,吳碧波,宋桂玲,到后來的王清芬,虎美玲,朱巧云,還有更年輕的汪荃珍,王紅麗等等。
豫劇名旦姚淑芳的抬花轎成名很早,早年她曾經(jīng)和常香玉、王秀蘭在西安、寶雞同臺演出,四十年代后期回到開封。解放初期,她和丈夫著名豫劇須生常年來率團(tuán)到河北邢臺演出,并落戶于此,建立邯鄲市豫劇團(tuán)。六十年代初,姚淑芳曾進(jìn)京演出根據(jù)老戲《香囊記》改編的豫劇《抬花轎》,將坐轎一場過場戲改成唱作并重的重頭戲,當(dāng)時有句諺語“門搭子點炮,姚淑芳坐轎”,可見影響力之大。劉長瑜演出的京劇《春草闖堂》里面的坐轎表演,也曾經(jīng)向姚淑芳學(xué)習(xí)過。遺憾的是,姚淑芳在文革中被迫害去世。
宋桂玲也是祥符調(diào)名家,解放前在開封著名的趙清河科班學(xué)習(xí),與名旦桑振君、吳碧波同科。她從小就演出過《香囊記》,直到六十年代還在演出。文革結(jié)束后,她重新改編了此劇,在坐轎一場加入一段膾炙人口的“二八板”——“府門外三聲炮花轎啟動”,并豐富了抬轎、坐轎的表演,成為經(jīng)典。此外,她還加入了一段快流水“夸香囊”唱段,難度很大,后來的演員在演出時基本上都不唱這一段。宋桂玲的演出本很成功,后來的演員演出基本上都是在她的基礎(chǔ)上加工的。
吳碧波四十年代起也演出此劇,六十年代在河南豫劇院二團(tuán)與唐喜成等人合作,頗享盛名。她的演出以念白、表演取勝,唱腔不多,念白完全采用中州音,語言詼諧幽默,非常吸引人。
王清芬演出此劇時加入了梳妝的表演,尤其是吸收了陳派的穿帔、脫帔的技巧,引人入勝,八十年代被拍成電影,可惜對舞臺演出改編太大,受到很多質(zhì)疑。
藝術(shù)風(fēng)格戲迷們知道的是,上世紀(jì)60年代初,宋桂玲、謝順明合作的這出戲轟動了中原大地,在鄭州演出場場爆滿,好評如潮。接著吳碧波也演這出戲,“文革”后王清芬、虎美玲也相繼排演了這出戲,于是在全省出現(xiàn)多個版本的《抬花轎》。直到90年代,汪荃珍、王紅麗等青年新秀也排演了此劇,當(dāng)年有報道,汪荃珍還帶著這出戲到各地演出,甚至到了香港也很受歡迎。但多數(shù)戲迷,特別是年青戲迷,未必知道《抬花轎》是祥符調(diào)名家姚淑芳最先唱紅的。
2 U% d& P6 K7 G$ \4 ?9 q
$ B8 r% x’ G; r” U姚淑芳是比陳素真、司鳳英稍晚幾年的祥符調(diào)名家,早年曾和常香玉、王秀蘭在寶雞、西安同臺演出,后來回到河南就一直坐鎮(zhèn)開封,是當(dāng)年開封戲迷所熟悉的一位名旦。解放后不久,她和她的丈夫、唱生行的著名演員常年來,帶著他們的戲班子去了河北邢臺,并被接收,正式更名為邯鄲市豫劇團(tuán)。他們離開河南后,我只記得1956年還回開封唱了幾天戲,從此再沒有到河南演出,遠(yuǎn)遠(yuǎn)離開了河南戲迷的視線,漸漸被河南戲迷所淡忘。
4 D. D! H- D0 S) x U. j姚淑芳遠(yuǎn)走他鄉(xiāng)后,我一直關(guān)注著她的去向。1960年前后,我在閱覽室翻閱報紙時,突然看到北京日報上刊登了一篇她在北京演出《抬花轎》的信息,接著留心當(dāng)年的幾期戲劇雜志,果真看到了姚淑芳在北京演出盛況空前,才知道《抬花轎》是由豫劇老戲《香囊計》改編而成,原來周鳳蓮出嫁那場戲只是過場戲,是姚淑芳加進(jìn)去大段的唱腔,加進(jìn)去四個抬轎夫,才使得這出戲如此喜慶,如此火暴。也因為有了“抬轎”這場戲,姚淑芳才把《香囊計》改為更通俗的《抬花轎》。前兩年,看央視戲曲頻道播出《春草鬧堂》(由耿巧云主演)前,60年代在這出戲中扮演春草的荀派名家李長瑜在回憶中說,她在戲中坐轎一場中的表演,就是從姚淑芳的《抬花轎》中學(xué)來的。
姚淑芳的《抬花轎》我沒有看過,我只在開封看過她早年的兩出戲?此餮莸牡谝怀鰬蜻是在建國前的《女貞花》,記憶深刻的是她扮演的邱麗玉在患上麻風(fēng)病后,臉上貼有幾片很小的紅紙片,用以顯示病態(tài)。當(dāng)她喝了毒蛇落入酒缸內(nèi)的藥酒后,神奇般地治好了她的麻風(fēng)病,他把臉一扭,紅紙片不見了,現(xiàn)場來了個“變臉”,露出了芳容,沒聽說別的演員這樣演,這可能是她的獨創(chuàng)?此牡诙鰬蚴1956年回開封演出的一出小戲《相女婿》,這出戲情節(jié)簡單,講的是一位妙齡村姑偷相她的意中人的故事。姚淑芳在戲中自然扮演的是那位村姑,她出場時劃著雙漿,隨著“枝頭上的喜鵲叫喳喳”的起腔,邊唱邊舞,似乎讓觀眾看到了天真活潑的村姑,操著一葉扁舟蕩漾在碧波之上。她唱做俱佳,把村姑即將見到心上人的喜悅心情,表現(xiàn)的淋漓盡致。姚淑芳一個人把這場戲演的滿臺生輝,引起笑聲不斷,掌聲迭起,可見她的唱做功力之深厚。她在這出小戲中的精湛表演,和在她的拿手好戲《抬花轎》“坐轎”一場,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善于體味生活中諸如坐轎、劃船之類的動作,從中提取出美妙的程式動作,用于舞臺上做夸張的表演,應(yīng)該是姚淑芳舞臺藝術(shù)的一大特點。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