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喜成(1924—1993年):豫劇唐派藝術(shù)開山鼻祖,一代豫劇宗師,最杰出的二本腔表演大師,代表了豫劇須生最高成就。河南尉氏人,幼年唱男旦,17歲嗓音失潤,遂苦練武功,改演武生和花臉,同時悉心鉆研假聲唱法,終于練出了很好的二本腔,成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員,少年..
唐喜成(1924—1993年):豫劇唐派藝術(shù)開山鼻祖,一代豫劇宗師,最杰出的二本腔表演大師,代表了豫劇須生最高成就。河南尉氏人,幼年唱男旦,17歲嗓音失潤,遂苦練武功,改演武生和花臉,同時悉心鉆研假聲唱法,終于練出了很好的二本腔,成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員,少年時期即被稱為“響八縣、一拿三”(即生、旦、浄三者皆能)。唐喜成的演唱雖以假聲為主,但音域并不窄,而且聲音洪亮,高低音銜接自然,控制自如。特別是吐字清晰,唱高腔也能保持音色的柔和悅耳,這在梆子戲二本腔演員中是很難得的。在五十年的舞臺藝術(shù)實踐中,他創(chuàng)造性的以宏亮、委婉的“二本腔”和細膩、真實的表演,塑造了眾多正直、廉明、瀟灑的生角形象。代表劇目有《南陽關(guān)》、《轅門斬子》、《三哭殿》、《血濺烏紗》《十五貫》《對花槍》《首陽山》《斬黃袍》、《臥薪嘗膽》及現(xiàn)代戲《節(jié)振國》、《奪印》等。
唐喜成童年時,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窮困生活。為了找一條出路,母親才勉強同意他學(xué)戲。 十歲到長葛縣萬樂社科班,拜魏德海、高永安、吳同保等為師。入科不久就開始“穿把子”、“跑龍?zhí)住。因他心眼靈,肯鉆研,又能充分利用上臺的每一時機,認真學(xué)習(xí)不同角色的表演動作和唱腔臺詞,下臺后,一邊苦練,一邊又主動求師指點,就這樣,在很短的時間內(nèi),他不僅學(xué)會了《困銅臺》中八賢王的唱腔和表演動作,而且還毛遂自薦,大膽地扮演了國母。盡管這是一次偶然的機會,沒想到唐喜成同志居然演成功了。
從此,他就以洪亮的“娃娃腔”開始演出“旦角”,如《雙官誥》中的三娘等。十五歲起,他正式演出了《刀劈楊藩》和《反西唐》中的樊梨花,《大破天門陣》中的穆桂英, 《對花槍》中的姜桂枝等。當(dāng)?shù)厝罕姛崆榈姆Q贊他是小銅腔嘴頭巧。但好景不長,十七歲的那一年,隨著變聲期的到來,他的嗓子啞了。這對一個初露鋒芒的青年演員來說,簡直是天大的不幸。老師們同情地一邊陪著他落淚,一邊又鼓勵他:不要灰心,沒有大本腔,還有二本腔咧。從此,在老師們的指點下,他冬練三九,夏練三伏。一天到晚從不間斷地刻苦練習(xí)。真是,世上無難事,就怕有心人。他終于練出了“二本腔”。同時,也從不放松對武功身段的訓(xùn)練,這樣,就給唐喜成的藝術(shù)生命帶來了新的復(fù)蘇。接著,他演出了《長坂坡》中的趙云,《對花槍》中的羅成,《佘賽花》中的楊繼業(yè),以及《鍘趙王》中的趙王等。當(dāng)?shù)厝罕娝徒o他個外號叫“響八縣,一拿三”(指旦角,生角,花臉)。十八歲出科正式到中牟縣登臺上演。四二年又到新鄉(xiāng)、開封等地,與河南著名演員閻立品合作演出《義烈風(fēng)》、《天仙配》等。一九五三年與豫劇著名演員陳素真合作演出《陳妙!返取
唐喜成同志一九五一年到“中原豫劇團”工作。五二年到河南省人民劇團,五四年到河南省歌劇團,五六年又到河南豫劇二團,并于同年入黨。五六年參加全省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時,榮獲演員一等獎。 他音域?qū)拸V,聲音洪亮,控制自如,高低音銜接自然。
自五八年以來,以演老生戲為主,如《洛陽令》中的董暄, 《三哭殿》中的唐王李世民, 《轅門斬子》中的楊延景等。
唐喜成墓地位于風(fēng)景秀麗的北邙陵園精品區(qū)內(nèi),墓碑碑體采用肅穆莊重的中國黑花崗巖制作經(jīng),美觀而又大方。是眾多唐派弟子追憶恩師時常去的地方。
唐喜成對唱腔尤為重視,如“李世民登龍位萬民稱頌”一段唱腔,不僅悅耳動聽,穩(wěn)健大方,而且是運用二本腔,高低音域相差八度,吐字尚能真切,悠然自得。若在氣息控制,聲音運用上無過硬的本領(lǐng),是難以勝任的。又如“俺楊家赤膽忠心把國保”這段唱腔,當(dāng)唱到俺楊家的“血”時,楊延景已是歷數(shù)忠良,具遭慘傷,怒沖肝膽,情緒激動達到了頂點。唐喜成同志根據(jù)自己的嗓音條件,充分發(fā)揮了“二本腔”的特點,同時又吸收了豫西調(diào)的旋律并加以移位,使整個唱腔銜接通順流暢,既充分的表現(xiàn)了人物的激動心情,又保持了唱腔風(fēng)格的完整統(tǒng)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