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嚳陵位于商丘市唯陽區(qū)南25公里的高辛集,F(xiàn)存墓地為一高大丘,長200余米,寬100余米。陵前原有帝嚳祠、沐浴室、更衣亭、禪門等古建筑,院中有大量碑刻,F(xiàn)僅存明代碑刻一通。
帝嚳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———黃帝的曾孫。他自幼聰明睿智,極有才干。15歲輔佐顓頊帝治理天下,受封于辛;30歲取代顓頊帝為天子。在他掌權(quán)后,曾多次打敗外族的侵略,使他的臣民們安居樂業(yè)。他憑高尚的德行治理天下,受到人們的愛戴。
一代賢明帝王
位于商丘古城南22公里的睢陽區(qū)高辛鎮(zhèn),與我國遠(yuǎn)古時代“五帝”之一的高辛同名。它的悠久歷史和不凡的來歷系在集鎮(zhèn)西北角那座高大的陵墓上,那是帝嚳王高辛氏之墓,這座陵墓已經(jīng)以其莊嚴(yán)的步伐穿越了4000多年的歷史空間。
史載,帝嚳姬姓,名夋,生于氏族社會時期,曾祖便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———黃帝。
《商丘縣志》上說,帝嚳高辛氏生而祥靈,“自言其名,其色郁郁,其德嶷嶷;其動也時(舉動應(yīng)天時),其服也士(穿衣服士服);明鬼神而敬事,歷日月而迎送之。取地之財而節(jié)用之,撫教萬民而利誨之。仁而威,惠而信,執(zhí)中(適中)遍天下,而天下服焉。帝摯、帝堯、后稷、契,皆其子也。在位七十年,壽一百零五歲!
帝嚳自幼聰明絕頂,極有才干,15歲便輔佐顓頊帝治理天下,受封于辛,30歲代顓頊帝(高陽氏)為天子(當(dāng)時部落聯(lián)盟的盟長)。
相傳帝嚳為帝之前,有歡兜、三苗、鯀相、共工為天下經(jīng)常作亂的四兇,共工為四兇之首。當(dāng)時顓頊帝已經(jīng)年老體衰,江淮共工氏乘機欲霸九州,顓頊帝命帝嚳統(tǒng)領(lǐng)部落前去掃滅。帝嚳任用賢能,施展謀略,將共工打敗,逼共工怒觸不周山而亡。隨后,他又將其他三兇相繼征服,使各部落相繼賓服歸順,天下太平,黎民安康。這在當(dāng)時是十分了不起的功勞,因此取得了各部落酋長和天下百姓的擁戴,大家認(rèn)為帝嚳是顓頊帝最好的繼承人,只有他才能治理好天下。衰老的顓頊帝此時治理天下已經(jīng)力不從心,應(yīng)天下民意,將帝位禪讓給了帝嚳。帝嚳為表示對祖上的尊敬和繼承祖上賢德的決心,稱為高辛。高辛氏建都于亳(今商丘南部),領(lǐng)部落8個。帝嚳執(zhí)政后游察四方,向百姓普施恩德,并以仁德、信義和勤勞教育人民,讓各部落以和睦友好為上,使各部落互相親善,國人伏首,齊頌升平。他本人以德服人,從來不謀私利,聰以知遠(yuǎn),明以察幾,仁而威,惠而信,贏得了崇高的威望,被人們歌頌為“能總天地六合之英華”。三國時詩人曹植以詩贊曰:“祖自軒轅,玄囂之孫,生言其名,木德治世,撫教天地,神圣靈賓。數(shù)訖四海,明并日月!
孔子認(rèn)為帝嚳“博施厚利,不于其身。聰以知遠(yuǎn),明以察微。仁以威,惠而信,以天地之義。知民所急,修身而天下服,取地之財而節(jié)用。撫教萬民而誨利之,歷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,明鬼神之義而敬事之。其色也和,其德也重,其動也時,其服也哀”。
留下神奇故事
帝嚳被顓頊帝封在“辛”這個地方掌管一切。那時,“辛”這個地方經(jīng)常鬧水災(zāi),水來了,老百姓就往另一個地方遷徙。而新遷徙的地方又鬧了水災(zāi),老百姓便又重新遷回來。這樣遷來遷去,老是不能安居樂業(yè)。帝嚳想了一個辦法:帶領(lǐng)大家把“辛”這個地方的地勢抬高到了水面以上。以后,這兒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趕得亂跑了。從此,“辛”便被人們稱為“高辛”,帝嚳便被稱為“高辛氏”。
帝嚳掌權(quán)后,當(dāng)時作亂的有開荒國和火山國。開荒國以猛獸當(dāng)兵將,火山國以火為武器,都令人難以近前。帝嚳帶領(lǐng)百姓英勇抵抗兩國的兇猛侵犯,終因兩國的兵將和武器奇特而束手無策。為了保護國家和黎民的安寧,不得不張榜招賢,并向全國許下諾言,誰若能打敗這兩個敵國,他便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誰。許多人都想為國立功,打敗敵國做駙馬,只苦沒有破敵的本領(lǐng),不敢揭榜。幾天之后,帝嚳正為此事而發(fā)愁,忽然一條狗揭下榜來以嘴銜之,前去見他,并在帝嚳面前許下了打敗敵國的諾言。這條狗果然把兩個敵國打敗了。其挫敵的原因,一是因為此狗有神威,開荒國用以作為兵將的猛獸一聽見它的叫聲便嚇得四處逃竄;二是因為此狗有吞吃任何烈火的能耐。火山國的國王讓其帶著渾身烈火的兵將沖擊,它一張口就把那烈火吞掉了,火山國只得服輸。帝嚳極講信用,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那條狗。那狗和帝嚳的女兒結(jié)婚后生了個兒子,后來當(dāng)了皇帝,人類從此開始紀(jì)元,將其當(dāng)皇帝的那一年叫做“狗兒元年”……
這是一個今天誰也不會相信有其事的古代神話。但這一神話后來卻引起了不少專家和研究者的重視,同時也證實了商丘在中國古代史上的地位。
傳說帝嚳有4個妻子。有一天,他的一個妻子簡狄和別的兩個女孩在河里洗澡,看見玄鳥(燕子)從天空墮下一個蛋來,簡狄爭著將這個蛋吞吃了,后來就懷孕生下契。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“天命玄鳥,降而生商”的來歷。
帝嚳的兒子,有一個名字叫閼伯,有一個名字叫實沉,不知道什么原因,兄弟倆一見面,就要動手打架,而且互不兼容。帝嚳沒有辦法,就派閼伯往商地去當(dāng)了火正,讓他主管東方的商星。閼伯為了不讓地上的水把火湮滅,就把火放在一個大土丘上,從此,人們把這個土丘稱為商丘。帝嚳又派實沉去大夏主管水,當(dāng)了西方的參星。參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遙遙相對,一個升起,另一個就會落到地平線以下,他倆從此此起彼落,再也不能見面了。
由于德行高尚,聰明的帝嚳一直活到105歲。帝嚳身邊有8個善良賢明的人物,來輔佐他管理國家大事,史書上稱他們?yōu)椤鞍嗽薄髡f帝嚳能操縱辰星,掌握觀察時間和節(jié)氣的方法,以指導(dǎo)生產(chǎn)。而且帝嚳非常喜愛音樂,好巡游,他幾乎游遍了中國的名山大川,參觀過女媧、少昊、黃帝等先人的遺跡。我們也可以想象他執(zhí)政的時候,地域是多么的遼闊,國力是如何的強大。
受到后人愛戴
帝嚳以自己的賢德?lián)峤倘f民,“觀時”、“治氣”,興辦農(nóng)業(yè),治理有方,以治世的賢明而深得民望,在人民的贊揚聲中享年105歲,死后葬于他的肇基之地———高辛。因為帝嚳王肇基于辛而稱為高辛氏的原因,也因為帝嚳王的賢德受千秋萬代人崇敬的緣故,“高辛”直到現(xiàn)在仍然被作為地名,從而為研究古老的中華民族歷史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。
后人為了紀(jì)念帝嚳,給他修了祠。帝嚳祠修建于漢。在元明又經(jīng)多次修復(fù)。其殿宇雄偉壯觀,松柏蒼郁,碑碣林立。廟堂內(nèi)中央有一口古井。梁上繪有彩龍,彩龍映入井中,栩栩如生。相傳大旱之年求雨多有靈驗,所以被人們譽為“靈井”。
原來的帝嚳陵占地南北長233米,東西寬130米,陵前有帝嚳祠、沐浴室和更衣室(據(jù)說古代人們來朝拜帝嚳,為了表示對帝嚳的尊敬,必須先沐浴、更衣而后朝拜)、禪門等建筑,院里碑刻甚多。陵前原有宋開寶六年建的帝嚳廟、禪門等許
多建筑。元天歷元年的帝嚳廟碑記載:“睢陽(商丘城)南四十五里有岡阜,實古高辛之墟,上有古城,城北有古丘,丘之陽有帝嚳之祠。祠有二碑,其一宋開寶六年,其一金崇慶元年,聞諸故老,刻石尚多,皆毀于金季!爆F(xiàn)在存有明嘉靖年間的石碑一通,帝嚳陵前左側(cè)還有一口古井,傳說為僧舍井,井中出土過不少漢代文物。經(jīng)歷了歷史的滄桑,它的原貌蕩然無存,相當(dāng)一段時間里,人們只有在心里紀(jì)念他。
后來,人們又重新修建了帝嚳陵。新建的帝嚳陵位于原商丘縣城南22公里高辛集遺址西北100米處,為高大土丘,南北長233米,東西寬130米。陵前一高聳的石碑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唐玉潤先生書寫的“帝嚳陵”3個字,碑前一條長長的祭桌是供群眾擺放祭品用的,偌大一個香爐是供人們送香火的,陵墓顯得莊嚴(yán)肅穆。
帝嚳陵修好后,在陵墓旁邊的廣場上,每到帝嚳生日這天人們會以廟會的形式來紀(jì)念他。每逢廟會,周圍趕會的群眾就來得特別多,50畝地的場地一下子就給占滿了。我市睢陽區(qū)、寧陵縣、柘城縣和山東曹縣、單縣,安徽亳州等周邊縣、市的百姓和商家紛至沓來。祭祖的祭祖,經(jīng)商的經(jīng)商,很快形成了物資和文化交流會,會上十分熱鬧,盛況空前。
帝嚳在商丘這塊風(fēng)水寶地上,領(lǐng)導(dǎo)他的臣民豐衣足食,得到了后世人們的愛戴。在他以后,世世代代都崇敬和紀(jì)念他。后來的朝代在商丘建都,在治國和愛民上也都受到他的影響。商丘這個地方之所以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,與帝嚳王是有直接關(guān)系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