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通典》書名,唐代政治家、史學家杜佑所撰,共二百卷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,“十通”之一。記述唐天寶以前歷代經濟、政治、禮法、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、民族的專書。唐杜佑撰,共二百卷,內分九門,子目一千五百余條,約一百九十萬字。北宋時就有刊本,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種刻本流傳,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“九通本”最為流行。
《通典》在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它是典章制度專史的開創(chuàng)之作。杜佑以前的典章制度史,基本集中 于紀傳體史書中的書志部分。在史實容量和撰述體例上都有諸多的限制,無力承擔完整記述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發(fā)展變化歷史的任務。而《通典(全5冊)》把這一體裁獨立出來,為這一體裁的發(fā)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。從此典制史成為傳統(tǒng)史學中的一個重要門類。
它專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變遷,從遠古時代的黃帝起,到唐玄宗天寶末年止(肅宗、代宗以后的變革,有時也附載于注中),分為九類,以食貨居首,次以選舉、職官、禮、樂、兵、刑、州郡、邊防,每類又各分子目。對于歷代典章制度,都詳細地敘述了它們的源流,有時不但列入前人有關的議論,而且用說、議、評、論的方式,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