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巴公大蔥”是山西省早期四大名優(yōu)土特產(chǎn)之一,以其粗壯又稱扁擔蔥。因其具有獨特的品質,與山西汾灑、清徐陳醋齊名。
“巴公大蔥”是山西省早期四大名優(yōu)土特產(chǎn)之一,以其粗壯又稱扁擔蔥。因其具有獨特的品質,與山西汾灑、清徐陳醋齊名。
巴公大蔥,產(chǎn)于巴公鎮(zhèn),體大味濃,崩花多,耐貯存。以其粗壯又稱扁擔蔥。肉厚心實,結構嚴密,收藏一冬一春,除表層干外,里面不爛,不干、不減味。澤州縣巴公鎮(zhèn)地處嶺崗,屬紅粘土壤,空氣干燥,適應大蔥喜涼爽的生長習性,極宜種植。
巴公大蔥是巴公鎮(zhèn)坡頭村廣大農民長期選育的品質獨特的地方品種。其特點是個大、味濃、崩花多、耐貯存。
個大:巴公蔥所含的營養(yǎng)成分和殺菌辣素均比一般的蔥比例高,香味、辣味都很濃烈。因此,其食用和藥用價值較高,為蔥之冠。
崩花多:其他地方的蔥用到切不易碎,即使先用刀拍打,切后也難免出現(xiàn)塊狀。把一株巴公大蔥放在案上,只需用刀面一拍,層層鱗莖便自動崩開,小片蔥白似慢案飛花,用其烹、炒、炸時搶火候,效果好,味道美。
耐貯存:蔥白肉厚心實,組織結構嚴密。單株獨莖不分瓣。收獲 3 天后蔥葉方才漸漸由綠變黃。葉干后放于陰涼干燥處保存一冬一春,蔥白僅干外表一層皮,其蔥不腐爛、不干枯、不跑味。
歷史文化
相傳慈禧太后西逃時路經(jīng)晉城,當?shù)毓賳T設宴款待,上菜時發(fā)現(xiàn)少了一道菜,急的人們滿頭冒汗,廚師臨時急中生智用大蔥及肉絲燒了一道菜,取名燒大萄,慈禧吃后連連夸獎,這道菜便流傳了下來。巴公大蔥即被賦予了傳奇色彩,并成為了傳統(tǒng)的種植農產(chǎn)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