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,支持在基礎(chǔ)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(chuàng)新研究,促進青年科學技術(shù)人才的成長,吸引海外人才,培養(yǎng)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(yōu)秀學術(shù)帶頭人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(簡稱:國家杰青名單)評選要求以《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》為準則,每年評選一次。 序號 | 申請人 | 性別 | 學位 | 專業(yè)技術(shù)職務(wù) | 研究領(lǐng)域 | 依托單位 | 1 | 劉衛(wèi)東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數(shù)理統(tǒng)計 | 上海交通大學 | 2 | 向紅軍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多鐵性的理論研究 | 復旦大學 | 3 | 喬賓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強激光物質(zhì)相互作用 | 北京大學 | 4 | 肖云峰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超高品質(zhì)因子微腔光學 | 北京大學 | 5 | 李鐵軍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隨機模型及算法 | 北京大學 | 6 | 關(guān)啟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多復變函數(shù)論 | 北京大學 | 7 | 全海濤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小系統(tǒng)的非平衡統(tǒng)計物理研究 | 北京大學 | 8 | 田暉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太陽物理 | 北京大學 | 9 | 劉翔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強子物理 | 蘭州大學 | 10 | 張景瑞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 | 北京理工大學 | 11 | 何建軍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核天體物理 |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| 12 | 施勇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和超大質(zhì)量黑洞增長 | 南京大學 | 13 | 劉雄軍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超冷原子量子模擬新發(fā)展 | 北京大學 | 14 | 王毅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(tǒng) | 中國科學技術(shù)大學 | 15 | 姚宏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強關(guān)聯(lián)體系的理論研究 | 清華大學 | 16 | 徐志平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固體力學 | 清華大學 | 17 | 于品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偏微分方程 | 清華大學 | 18 | 周全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浮力驅(qū)動湍流 | 上海大學 | 19 | 張振雷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幾何分析 | 首都師范大學 | 20 | 吳克輝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新型低維量子材料的原子層構(gòu)筑、物性調(diào)控及其微觀機理研究 |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| 21 | 王博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航天結(jié)構(gòu)強度與輕量化設(shè)計 | 大連理工大學 | 22 | 楊建成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強流高功率離子加速器束流累積新方法和關(guān)鍵技術(shù) |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| 23 | 康熙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星系的形成和空間排列研究 |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| 24 | 周宇峰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粒子物理理論 |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| 25 | 高福平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海洋土力學 |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| 26 | 楊晟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合成生物催化劑工程 |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| 27 | 何耀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生物成像分析 | 蘇州大學 | 28 | 王殳凹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環(huán)境放射化學 | 蘇州大學 | 29 | 王雙印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電催化劑缺陷化學 | 湖南大學 | 30 | 李震宇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分子尺度的機理與物性研究 | 中國科學技術(shù)大學 | 31 | 尹航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化學生物學 | 清華大學 | 32 | 彭章泉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能源材料界面電化學 |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(yīng)用化學研究所 | 33 | 翟天佑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無機材料合成化學和光電器件 | 華中科技大學 | 34 | 張強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能源材料化學 | 清華大學 | 35 | 杜海峰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不對稱催化 |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| 36 | 王亞培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聚合物近紅外光熱轉(zhuǎn)換 | 中國人民大學 | 37 | 伊成器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核酸化學生物學 | 北京大學 | 38 | 陳駿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功能導向無機固體合成 | 北京科技大學 | 39 | 李映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工業(yè)催化基礎(chǔ) | 華南理工大學 | 40 | 龔學慶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多相催化理論模擬研究 | 華東理工大學 | 41 | 臧雙全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新型銀硫團簇材料的定向合成與性能研究 | 鄭州大學 | 42 | 孫志剛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分子反應(yīng)動力學 |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| 43 | 覃勇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納米表界面催化化學 |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| 44 | 田長麟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蛋白質(zhì)動態(tài)特性的化學生物學研究 | 中國科學技術(shù)大學 | 45 | 傅強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表面與界面催化 |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| 46 | 汪勇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膜材料與膜分離 | 南京工業(yè)大學 | 47 | 黃湧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有機合成化學 |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| 48 | 江莉龍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合成氨催化劑工程 | 福州大學 | 49 | 樊春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天然產(chǎn)物合成 | 蘭州大學 | 50 | 黃正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金屬有機催化的飽和烴類物質(zhì)轉(zhuǎn)化 |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| 51 | 劉倩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環(huán)境分析化學 | 中國科學院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研究中心 | 52 | 孫慶福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配位超分子化學 |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研究所 | 53 | 譚斌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催化不對稱合成 | 南方科技大學 | 54 | 孫育杰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發(fā)展熒光成像技術(shù)研究細胞染色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與功能 | 北京大學 | 55 | 彭強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(shè)計合成與光伏性能研究 | 四川大學 | 56 | 焦雨鈴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器官發(fā)育的遺傳與生物力學調(diào)控 |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(fā)育生物學研究所 | 57 | 王二濤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植物-微生物共生的營養(yǎng)交換和遺傳改造 |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| 58 | 史岸冰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囊泡循環(huán)運輸 | 華中科技大學 | 59 | 孫衍剛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癢覺信息處理的神經(jīng)環(huán)路機制 |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| 60 | 肖百龍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機械門控離子通道 | 清華大學 | 61 | 王宏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冷凍電子顯微學 | 清華大學 | 62 | 吳蓓麗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 | G蛋白偶聯(lián)受體的結(jié)構(gòu)生物學研究 |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| 63 | 孫強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非人靈長類生殖與發(fā)育 |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| 64 | 楊志謀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短肽水凝膠的可控制備及生物醫(yī)療應(yīng)用 | 南開大學 | 65 | 曹勝波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動物傳染病學 | 華中農(nóng)業(yè)大學 | 66 | 程功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蚊媒病毒感染與傳播 | 清華大學 | 67 | 陳柱成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染色質(zhì)重塑 | 清華大學 | 68 | 錢韋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植物細菌病害 |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| 69 | 葉清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植物生理生態(tài) |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| 70 | 唐朝榮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產(chǎn)膠生物學 | 海南大學 | 71 | 周艷虹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設(shè)施蔬菜逆境響應(yīng)與調(diào)控 | 浙江大學 | 72 | 劉宏濤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植物光信號轉(zhuǎn)導 |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| 73 | 聶少平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食品復雜碳水化合物 | 南昌大學 | 74 | 葉麗林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免疫應(yīng)答 |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(yī)大學 | 75 | 楊元合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全球變化生態(tài)學 |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| 76 | 黃志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病毒與宿主免疫系統(tǒng)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 | 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 | 77 | 李孟華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綿羊種質(zhì)資源與功能組學 |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| 78 | 黃學輝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水稻數(shù)量遺傳學研究 | 上海師范大學 | 79 | 劉巧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水稻品質(zhì)性狀遺傳與改良 | 揚州大學 | 80 | 陳學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水稻稻瘟病廣譜抗性遺傳材料挖掘及分子機理解析 | 四川農(nóng)業(yè)大學 | 81 | 董廣輝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環(huán)境考古與環(huán)境變化 | 蘭州大學 | 82 | 倪懷瑋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巖漿熔體和流體的實驗巖石學 | 中國科學技術(shù)大學 | 83 | 閆俊華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陸表過程與環(huán)境變化 |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| 84 | 楊云鋒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土壤微生物學 | 清華大學 | 85 | 許成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巖石地球化學 | 北京大學 | 86 | 郭華明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水文地質(zhì)學 | 中國地質(zhì)大學(北京) | 87 | 袁洪林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同位素地球化學 | 西北大學 | 88 | 王勤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流變學與巖石物理 | 南京大學 | 89 | 張小紅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多頻多模GNSS精密單點定位理論方法與應(yīng)用 | 武漢大學 | 90 | 朱建喜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礦物學 |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| 91 | 張明義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凍土與寒區(qū)工程 | 中國科學院寒區(qū)旱區(qū)環(huán)境與工程研究所 | 92 | 林強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海馬生物地理格局與環(huán)境適應(yīng) |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| 93 | 陳顯堯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海洋年代際變異機制及其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| 中國海洋大學 | 94 | 李超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地球生物學 | 中國地質(zhì)大學(武漢) | 95 | 孫建奇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中高緯氣候系統(tǒng)變化及短期氣候預測 |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| 96 | 祁生文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巖體工程地質(zhì)力學 | 中國科學院地質(zhì)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| 97 | 吳永紅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相界面過程與效應(yīng) |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| 98 | 何賢強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海洋水色遙感:輻射傳輸與大氣校正 |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| 99 | 車慧正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氣溶膠光學-輻射特性及其氣候環(huán)境效應(yīng) |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| 100 | 劉良云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植被定量遙感 |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(shù)字地球研究所 |
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是國家設(shè)立的專項基金,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(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)負責管理。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在基礎(chǔ)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(chuàng)新研究,促進青年科學技術(shù)人才的成長,吸引海外人才,培養(yǎng)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(yōu)秀學術(shù)帶頭人。 該基金資助全職在中國內(nèi)地工作的優(yōu)秀華人青年學者從事自然科學基礎(chǔ)研究工作。本基金所指的中國內(nèi)地,系指中國除港、澳、臺地區(qū)之外的各省、自治區(qū)和直轄市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受理一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