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天天新聞綜合排行產(chǎn)品排行榜中榜調(diào)查問卷趣味測試地方頻道加盟商機天天圖片排行社區(qū)天天搜索
天天新聞綜合排行企業(yè)人物事件社會經(jīng)濟軍事科教人文自然旅游文娛生活特產(chǎn)奢侈黑榜導購質(zhì)量評論
  當前位置:  首頁 > 綜合排行 > 正文
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最著名諫臣
http://rbdvsx3.cn   2018-11-06   天天排行網(wǎng)

  忠諫是我國古代監(jiān)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臣子以忠君、愛國為出發(fā)點,向君王直言時弊、指陳君過,以此匡正帝王謬誤,使帝王遵行一定的道德行為規(guī)范。忠諫在帝王家天下的社會里,君權(quán)至高無上的情況下,客觀上起到過穩(wěn)定整個國家機器正常運轉(zhuǎn)的重大作用。雖然部分臣子因為以國家利益為重,直諫行為會受到某些帝王的尊重,但是更多的臣子因為“批龍鱗”、“逆圣聽”,會遭遇斥責、貶職、刑法乃至喪命的處罰,可以說忠諫文化是我國古代社會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(xiàn)象,是我國階級社會延續(xù)數(shù)千年的重要保障。一部中華民族的政治史,同時也是歷朝諫臣們的抗爭史、奮斗史、血淚史。正是他們,用自身的悲壯捍衛(wèi)了多數(shù)人的利益,促使政治走向了開明,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的奮進之歌。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諫臣有:

  一、忠諫文化始祖比干

  比干,殷朝沫邑(今河南省淇縣)人,以王子身份位列朝班,是我國歷史上以死諫君之忠臣典范,孔子稱“殷有三仁(微子、箕子、比干)”,而比干為“三仁之首”,有“天下第一仁”之譽。比干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忠諫之士,但是比干作為人們眼中的圣人,他的事跡對后世影響深遠,以致于人們一提到大忠大義之臣,立刻將之與比干聯(lián)系在一起,就連對比干剖心挖腹的紂王,也成為無道昏君的典型,臭名卓著,為歷代君王所警戒,生怕步其后塵,遺臭萬年。

  比干生活于即將傾危的殷朝末期,其君紂王帝辛寵幸妲己,奢靡荒淫,暴虐無道,比干身為國之重臣,朝之砥柱,以天下為己任,憂心如焚,夜不能寐。他屢次規(guī)勸紂王勤政恤民,勵精圖治,但是紂王均充耳不聞,反而變本加利,造鹿臺,建宮苑,植肉林,辟酒池,朝朝笙歌,夜夜宴飲;制炮烙,設蠆盆,殘害忠良,毒痡四海。面對國家之生靈涂炭,人民之怨聲載道,比干雖然無力回天,但是依舊以力挽狂瀾之志,不避湯火之誅,至紂王享樂之所摘星臺泣血陳詞,犯顏強諫,接連三日不去。紂王質(zhì)問其何以膽敢如此,比干答:“恃善行仁義,所以自恃”。紂王勃然大怒,下令軍士“剖腹挖心以視”,用殘忍手段將其迫害致死。比干之悲壯,驚天地,泣鬼神,傳說比干死后,驟然間天昏地暗,狂風大作,飛沙走石很快掩埋了比干的尸體,形成了舉世聞名的“天葬墓”。

  二、千古諫臣關(guān)龍逄

  關(guān)龍逄,夏朝大臣,古陜州人,為人剛正不阿,敢于直諫,是歷史上一位彪炳史冊的諍臣,被后人譽為“天下第一諫臣”。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帝王,即位初期,他酬躇滿志,勵精圖治,命人用黃色絲帛畫出歷代圣明君主以自勉,人稱“黃圖”。但是后來長期國泰民安,政權(quán)穩(wěn)固,桀的警醒之心麻痹懈怠。他不理朝事,沉迷淫樂,看到這種變化,關(guān)龍逄痛心疾首,他向桀呈上“黃圖”,聲淚俱下,苦苦勸說。桀不僅沒有幡然悔悟,反而惱羞成怒,斥責他一派胡言,并下令燒毀“黃圖”。桀發(fā)明了一種酷刑——“炮烙之刑”,即銅柱涂油,下置炭火燒燙,令犯人行其上,犯人失足,輒墜炭熱灼而死。對此,關(guān)龍逄進諫說:“人君謙恭敬信,節(jié)用愛人,固天下安而社稷宗廟固。今王侈靡嗜殺,民唯恐君之后亡矣。”面對苦口良藥,逆耳忠言,桀閉目塞聽,拂袖而去。一日,夏桀邀關(guān)龍逄一起觀看“炮烙之刑”,桀問:“觀看這種刑罰快樂嗎?”龍逄答:“快樂!”桀問:“觀看酷刑為何不悲傷?”龍逄答:“天下人認為最苦的恰恰是君認為最樂的,我是君的臣,為何不高興呢?”桀詰問:“現(xiàn)在你有言要諫嗎?我聽你說,說得對,我就改正,說得不對,我就對你施加酷刑!标P(guān)龍逄慷慨陳詞道:“我看君頭上懸著危石,腳下踏著春冰,頭頂危石無不被石覆壓,腳踏春冰無不下陷。”桀冷笑道:“你是說國家滅亡,我要同國家一起覆滅?上阒恢彝,卻不知你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危在旦夕了嗎?”關(guān)龍逄勸君不醒,義憤填膺,最終赴火而死,后埋葬在今靈寶市孟村村西。

  關(guān)龍逄為民請命,犯上死諫的精神,千百年來為民眾傳揚。唐時人們感念其忠義,特在其墓地立“夏直諫臣關(guān)公之墓”碑。清代詩人許鵬扶至其墓憑吊并寫詩贊頌:“肝膽空披死諫君,黃河曲里有孤墳。未綿夏祚終余恨,但殞微軀豈足云。吊古三杯田橫酒,誄芳一部屈原文。慎無說壞天王圣,知是忠魂不忍聞!泵駠娙顺踉揭鄬懴隆蛾P(guān)龍逄墓》緬懷:“死諫開先第一人,千秋從此解批鱗?昭允⑹滥莒荷疲魍梁卧碇背!

  三、殷商賢大夫彭咸

  彭咸,也稱巫咸,殷商大夫,輔佐商王大戊,整飭政事,治國有績,使商朝一度中興,但是后來因為屢諫君王無效,帶著遺憾投水而死。后世許多文人騷客將其作為崇拜的對象予以頌揚,其中就有屈原,屈原以彭咸為榜樣,在《離騷》、《抽思》、《思美人》、《悲回風》中不止一次提到對于彭咸的追慕,還發(fā)出了“楚國沒有明君,絕少賢人,誰也不理解我,走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,我又何必要苦苦地懷念故都,懷念宮廷,懷念君王?我報國無門,去國不忍,只有以身殉國,追隨彭咸而了此一生”的感慨。

  四、史魚稟直“尸諫”

  史魚,名䲡,春秋時期衛(wèi)國大夫,以耿直敢言、公正無私著稱于世。據(jù)《韓詩外傳》載,衛(wèi)靈公內(nèi)懼夫人南子,外寵奸臣彌子瑕。史魚多次向靈公建議重用賢能之士蘧伯玉,黜免品行不端的彌子瑕,均未能被靈公采納。史魚垂死之際,仍以國事為念,他囑咐兒子不要在正堂為自己辦理喪事,以此勸諫靈公,所以,史魚又有“生以身諫,死以尸諫”之譽,是稟直不屈的典型。與史魚同時期的孔子贊其:“直哉史魚!邦有道,如矢;邦無道,如矢。”就是說,好一個剛直的史魚。艺吻迕鲿r你像箭一樣直,國家政治黑暗時你還是像箭一樣直。

  五、鄒忌諷齊王納諫

  鄒忌,戰(zhàn)國時齊人,以鼓琴游說齊威王,威王拜忌為相,封于下邳(今江蘇邳縣西南),稱成侯。鄒忌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,著名的“鄒忌諷齊王納諫”典故就記述了他勸說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,用群策群力,使齊國力強盛。其梗概如下:鄒忌身材修長,形貌昳麗,是個標準的美男子。一天,他穿好朝服,照著鏡子,問妻子:“我同城北徐公比,誰最帥?”妻子勿庸置疑的說:“當然是您,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?”城北的徐公,是齊國著名的美男子。鄒忌問妾,妾的回答同妻子一樣。第二天,有客來訪,閑聊時鄒忌又問客人,客人也給了同妻子、妾一樣的回答。第三天,徐公來了,鄒忌仔細端詳他,自己覺得不如徐公帥;再照鏡子看看,覺得自己確實比徐公差遠了。晚上躺著回味這件事,終于悟出:妻子之言帥,是出于偏愛;妾之言帥,是出于畏懼;客人之言帥,是有求于我。∮谑窃绯瘯r見到威王,就將此事敘述了一遍,隨之順水推舟的勸諫說:“如今齊國疆域方圓千里,城池一百二十座,宮中的嬪妃、近臣,沒有不偏愛您的;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;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于您的。由此看來,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!”齊威王深以為然,當即下令:“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摘我過錯的,可得上等獎賞;書面勸諫我的,可得中等獎賞;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、傳到我耳朵里的,可得下等獎賞。”命令剛下達,群臣都來進諫,門前駱繹不絕;幾個月以后,還零星有人來進諫;一年以后,就門可羅雀了,人們就是想進諫,也沒什么可說的了。燕、趙、韓、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,都到齊國來朝見。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就戰(zhàn)勝了別國。

  六、觸龍巧諫趙太后

  觸龍,戰(zhàn)國時代趙國人,深入人心的歷史故事“觸龍巧諫趙太后”就源于他。公元前267年,秦國攻打趙國,趙國求救于齊國,齊國雖然答應救援,但是要求趙國長安君入齊為人質(zhì)。長安君是太后幼子,太后不肯。大臣極力勸諫以至太后盛怒。此時左師觸龍求見太后。他見到太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道歉:“老臣患腳病,步行艱難,好久不來拜見太后了,請?zhí)笤彙=窨痔笥耋w欠安,所以特來探望。”太后說:“我也是步行艱難啊,出入還要乘車子!庇|龍問太后的飲食,太后答:“食粥!庇|龍深有同感的說:“老臣原也厭食,便每日散步三四里,食量稍為增加,身體也好些了!碧笳f:“老婦不行!碧笈萆酝。觸龍接下來說,“老臣最小的兒子舒祺,不成器,但是我年紀大了還是最憐惜他,現(xiàn)冒昧請求太后讓他當一名宮廷衛(wèi)士!碧笳f:“可以啊!”然后主動問:“孩子多大了?”觸龍答:“十五了。想趁老臣未死前將他拜托!碧笥謫枺骸澳腥艘矏坌鹤訂?”觸龍答道:“比婦人還甚!”太后笑道:“婦人愛更甚!”觸龍說:“太后愛兒子燕后(太后女兒,嫁給燕國國君)勝過長安君啊!碧笳f:“您錯了,遠遠不如愛長安君。”觸龍乘機說:“父母愛子,一定要為他們長遠打算。太后送燕后走時,戀戀難舍而痛哭失聲。女兒嫁后,太后拜神時必為她祈禱說:‘一定不要使她回來!@難道不是為燕后的長久打算,希望她的子孫相繼為燕王嗎?”太后答道:“是啊!庇|龍說:“今從三代以前算起,再上推到趙氏建國時,那時國君的后代還有人繼位為侯的嗎?”太后答道:“沒有聽說過。”觸龍說:“這是因他們當中早遭禍的禍及已身,晚遭禍的禍及子孫,并非國君的子孫不好,而是由于位尊無功,祿厚無勞,不能掌握國家的權(quán)力。現(xiàn)在太后給長安君封高官肥土,卻不使他為國立功。太后百歲后,長安君能保其位嗎?老臣認為太后沒有替長安君作長遠打算,所以說太后對他的愛不如對燕后。”太后心悅誠服的說:“您說得對!任憑您派他到哪里去!”于是觸龍立刻為長安君整理車馬,送他入齊做人質(zhì)了。觸龍的勸諫講究藝術(shù),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,喻情于理,通過旁敲側(cè)引,層層深入,逐步合二為一,即從對立到統(tǒng)一,使彼此不同的意見順理成章地取得了一致,該典故不愧為一則成功的勸諫范例。

  七、陳元達鎖腰諫主

  陳元達,本姓高,因占卜者言元達生辰八字妨忌其父,遂改姓陳。晉代匈奴后部人,出身貧困,少有志操,歷任匈奴漢國黃門郎、廷尉、左司隸校尉、御史大夫、儀同三司等重要職務,為官清正廉明,稟直敢諫,是歷代言官的楷模。

  東晉初年,漢主劉聰打算為皇后修建宮室,陳元達聞之,立即到劉聰所在的宮廷后花園懇切諍諫,他說:“先帝劉淵以樸素愛民起家,而陛下自從即位以來,卻大興土木,已經(jīng)建造了四十多座宮殿樓閣,人民又遭受各種災難,怨聲載道。更何況關(guān)中和江南還是晉朝的土地;李雄據(jù)守巴蜀;晉將王浚和劉琨還守在幽州、并州等地;石勒等人更是心懷異志。漢國真正所擁有的實力也并不強,所有之地,不過二郡,如今豈可再在后宮問題上如此奢侈呢?”由于言辭激烈,劉聰大怒,下令要將元達全家斬首示眾。陳元達高叫道:“我所說的,乃是為國家,而陛下殺我。若死者有知,我要上訴陛下到天庭,下訴陛下到先帝面前!嫉门c龍逢、比干同游于地下,足矣!’只是還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樣的帝王!”兵士奉命來拉陳元達,可是他早有準備,事先已經(jīng)用鎖鏈鎖住腰身,入園后將自己鎖在堂下的樹上了,這樣軍士怎么費力拖拽,都徒勞無功。此時其他臣子們都來為他求情,通情達理的皇后也來勸說,這才保住了陳元達的性命,這就是“陳元達鎖腰諫劉聰”的故事。但是“佼佼者易折”,不久賢明的皇后病死,劉聰更加寵幸奸佞,胡作非為,太宰劉易也因勸諫無效,憂憤而死,陳元達失去內(nèi)援,深感:“‘賢人已死,國家將!,我既然不能再進言,何必再茍且偷生呢?”萬般無奈之下,自殺身亡。

  八、肱骨良臣魏玄成

  魏徵(580~643),字玄成,謚文貞,館陶(今屬河北)人,后移居相州內(nèi)黃(今屬河南內(nèi)黃)。太宗時任諫議大夫、左光祿大夫、太子太師,封鄭國公,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諫臣,在位期間曾提出“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”、“居安思危,戒奢以儉”等主張,向太宗陳諫二百余事,多為太宗采納。

  太祖李淵在位時,魏征曾輔佐太子李建成,幾次勸諫太子除掉其弟,即后來的太宗李世民。玄武門事變后,太子被殺,太宗派人質(zhì)問魏征為何挑撥離間,魏征神情自若的說:“可惜先太子沒有聽我的話,否則他不會落得今天這樣的結(jié)果!崩钍烂褶D(zhuǎn)怒為喜,更加器重魏征的正直,并任命他做了諫議大夫。一次,太宗派人征兵,規(guī)定年紀不滿18歲的男子,只要個頭大,也可以應征。但魏征扣住詔書不發(fā),太宗雷霆大怒,問其為何膽敢抗命,魏征說:“我聽說,將湖水抽干捉魚,雖能捉到,但到明年就無魚可捉了;將樹林燒光捕獸,雖也會捕到獸,但到明年就無獸可捕了,F(xiàn)在陛下將那些身體強壯,但不滿18歲的男子征來當兵,以后還從哪里征兵呢?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承擔呢?”太宗覺得魏征所說有理,承認了自己的失誤,并提升魏征做了太子太師。貞觀中期以后,文武百官都盡力歌頌盛世太平,魏征卻給太宗上了一道奏章,指出太宗十個方面的缺點,太宗將之寫在屏風上,早晚閱讀,引為戒鑒。由于魏征處處為國家的利益著想,對皇帝的批評也毫不留情,太宗對他既敬且怕。一天,唐太宗正在逗弄一只小鷂子,看見魏征走來,怕其責怪,急忙將鷂藏在懷中。魏征裝作沒看見,向唐太宗奏事,故意拖延時間,等他離開時鷂已死在太宗懷中了。魏征死后,高祖感慨的說:“以銅為鑒,可正衣冠;以史為鑒,可知興替;以人為鑒,可知得失。征役,朕亡一鑒矣!”,這是歷代君主對諫臣最高的評價。

  九、骨鯁諫臣陳公輔

  陳公輔(1076-1141),字國佐,號定庵居士,臺州臨海人。北宋政和三年(1113)參加上舍考試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(宋朝一度采用“三舍”考試法,“上舍”為最高檔次考試,第一名相當于進士試的狀元),被授予平江府教授,后來歷任應天府少尹、秘書郎、右司諫、南劍州知州、吏部員外郎、禮部侍郎、處州知州、徽閣待制等職。

  陳公輔崇尚氣節(jié),為人耿直,史書載其:“襟懷坦夷,無城府,待人以誠,訓家以儉,不問產(chǎn)業(yè)”,但“論事剴切,疾惡如仇”。在任平江府教授時,有賊臣朱某身受皇帝寵幸,氣焰囂天,許多官員屈服于其門下,但公輔“絕不與交”,朱某的哥哥辦喪事,公輔不但自己不去吊唁,還嚴禁其弟子學生前往。投降派人物李邦彥被罷官,但沒過幾天又被授為太宰,一時“人情震駭”,朝中官員大都怒而不敢言,陳公輔連夜寫奏章彈劾,列舉了李邦彥賣國投敵的種種劣跡,終于使其及黨羽又被罷職。公輔晚居田里,著書自樂,逝后贈為“大中大夫”,入祀鄉(xiāng)賢祠。著有《骨鯁集》20卷,奏議12卷行世。

  十、剛正不阿海青天

  海瑞(1514~1587),字汝賢,號剛峰,瓊山(今海南?冢┤,明代著名諫臣。海瑞為官勤政愛民,任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期間,推行清丈、平賦稅,屢次平反冤假錯案,打擊貪官污吏,深得民心。海瑞性格耿直,朝野聞名,嘉靖四十五(1567)年任戶部云南司主事時,他逆龍鱗,上疏直陳世宗迷信巫術(shù)、生活奢華、不理朝政等弊病。世宗讀后,十分憤怒,將奏疏扔在地上,吩咐左右立刻將海瑞逮起來,以防他跑脫。宦官黃錦告訴皇上,海瑞向來有傻名,聽說他上疏前,就知道自己罪責該死,已經(jīng)買好了棺材,現(xiàn)在正跪在外面等候治罪呢,他是不會逃跑的。世宗聽了沉默不語,只得把奏疏留中不發(fā)。他曾對手下說:“這個人可和比干相比,但朕不是商紂王。”后來世宗生病,心情郁悶,又對閣臣說:“海瑞所說的都對。朕現(xiàn)在病了很長時間,怎能臨朝聽政!薄半薮_實不自謹,導致現(xiàn)在身體多病。如果朕能夠在便殿議政,豈能遭受這個人的責備辱罵呢?”于是很快海瑞被逮捕入獄,判處死刑。判決送上后,仍然沒有下文。兩月后,嘉靖駕崩,穆宗繼位,海瑞被釋放出獄,官復原職,不久改任兵部。隆慶三年(1569)調(diào)升右僉都御史,他一如既往,懲治貪官,打擊豪強,疏竣河道,修筑水利工程,并推行一條鞭法,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,在民間有“海青天”之譽。

 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,剛直不阿,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。據(jù)說他去世的噩耗傳出時,百姓痛哭于路,如喪親人。他的靈柩從南京水路運回故鄉(xiāng)的途中,長江兩岸站滿了送行的人群。關(guān)于他的傳說故事,民間更廣為流傳,后經(jīng)文人墨客加工整理,編成了著名的長篇公案小說《海公大紅袍》和《海公小紅袍》,或編成戲劇《海瑞》、《海瑞罷官》、《海瑞上疏》等。

聲明:本網(wǎng)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如需轉(zhuǎn)載,請注明文章來源,并署作者名字。
  我要評論 文明上網(wǎng),理性發(fā)言!嚴禁對個人、實體、民族、國家等謾罵、誣蔑、誹謗!
 
用戶名   匿名發(fā)出 
  相關(guān)新聞  
  ·美國歷史上被刺殺的9位總統(tǒng):僅有4位不幸遇難  ·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十大著名人物
  ·中國古代史上死得最慘的十大著名功臣  ·2018胡潤80后財富繼承富豪榜
  ·最受女性喜歡的十大男朋友  ·中國受歡迎的十大老戲骨
關(guān)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服務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站點導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
Copyright 2009-2010, LUCKCOM Co.,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