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大蝸牛(Achatina Fulica)為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棲眼目瑪瑙螺科的大型貝殼螺.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。云南麻栗坡縣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就在天保、八布兩個邊境鄉(xiāng)發(fā)現(xiàn)。非洲大蝸牛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。成體殼長一般為7-8厘米,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厘米。夜行性,喜好潮濕的環(huán)境。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。
非洲巨型蝸牛
非洲大蝸牛原產(chǎn)地為非洲東部,但已經(jīng)廣泛分布于亞洲、太平洋、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濕熱地區(qū)。在中國,主要分布在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去年非洲巨型蝸牛侵襲了美國佛羅里達州,它們不僅會對農(nóng)作物和建筑物造成嚴重的破壞,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。當?shù)卣呀?jīng)展開應對措施。自2011年起,當?shù)赜嘘P部門已經(jīng)捕獲了4萬只這種蝸牛。
非洲大蝸牛具有晝伏夜出性、群居性,喜陰濕環(huán)境。白天棲息于陰暗潮濕的隱蔽處和藏匿于腐殖質多而疏松的土壤下、垃圾堆中、枯草堆、土洞或亂石穴內(nèi)。晚上8:00以后開始爬出活動,9:00~11:00是活動高峰。次日早上5:00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隱藏起來。交配時間在晚上9:30~11:00,卵產(chǎn)于腐殖質多而潮濕的表土下1~2cm的土層中或較潮濕的枯草堆、垃圾堆中,每頭產(chǎn)卵量150~300粒。初孵的幼螺不取食,3~4天后開始取食。5~6個月性成熟。
非洲大蝸牛喜好潮濕的環(huán)境。生活環(huán)境為陸地,主要棲息于菜地、農(nóng)田、果園、公園、橡膠園里、雜草叢生、樹木蔥郁、農(nóng)作物繁茂陰暗潮濕的環(huán)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里、枯草堆、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。
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人為傳播造成廣為分布最為典型的事例之一。該螺的自然傳播能力是有限的,成螺一晝夜可爬行50m左右。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通過人為方式:其一是通過人為引種傳入新區(qū);其二是通過集裝箱、輪船、火車、汽車、飛機等運輸工具和隨觀賞植物、苗木、板材、貨物包裝箱等傳播。國內(nèi)外疫情分析表明,該螺隨集裝箱傳播的機率很大。
2013年4月,美國佛羅里達州成千上萬只碩大如鼠的“非洲巨蝸!比肭郑粌H造成當?shù)剞r(nóng)作物嚴重損失,它們還會吃石膏及石灰等建材而破壞房子,并在墻面留下拖行過后的惡心屎痕。這些蝸牛還帶有傳人的傳染病。它們會傳播鼠肺線蟲,這有可能感染人類造成一種腦膜炎。
非洲巨蝸牛侵襲佛州得從1966年說起,一個孩子從夏威夷帶了三只蝸;氐竭~阿密,結果在7年內(nèi),它們就成了為數(shù)17000只的龐大族群。當?shù)卣磕昊ㄙM百萬美元對付蝸牛,但每到雨季過后,它們又會爆炸性成長。
據(jù)了解,一只母蝸牛每年可產(chǎn)下1200顆卵,并且瘋狂吃石灰來補充鈣質,促進外殼發(fā)育。此外,它們還會傳播鼠肺線蟲,這有可能感染人類造成一種腦膜炎。天坑、緬甸巨蟒,又多了非洲巨蝸牛,佛州已經(jīng)陷入一場災難大亂斗的局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