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天天新聞綜合排行產(chǎn)品排行榜中榜調(diào)查問卷趣味測試地方頻道加盟商機排行問答天天搜索
天天新聞綜合排行企業(yè)人物事件社會經(jīng)濟軍事科教人文自然旅游文娛生活特產(chǎn)奢侈黑榜導(dǎo)購質(zhì)量評論
  當前位置:  首頁 > 綜合排行 > 正文
華夏十大名樓
http://rbdvsx3.cn   2012-09-28   網(wǎng)絡(luò)

  專題簡介

  中國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。自古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樓閣,現(xiàn)在已成為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瑰寶。

  山東聊城光岳樓

  主體結(jié)構(gòu)建于1374年(明洪武七年),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過渡的代表建筑,系我國現(xiàn)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。它在形式上承襲了宋元樓閣遺制,在結(jié)構(gòu)上繼承了唐宋傳統(tǒng)。光岳樓由樓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,總高33米。樓基為磚石砌成的方形高臺,占地面積1236平方米,邊長34.5米,向上漸有收分,垂直高度9米,由交叉相通的4個圓拱門和直通主樓50多級臺階組成。主樓為木結(jié)構(gòu),4層5間,歇山十字脊頂,四面斗拱飛檐,且有回廊相通。全樓有112個臺階、192根金柱、200余斗拱。樓內(nèi)匾、聯(lián)、題、刻琳瑯滿目,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,尤以清康熙御筆‘神光鐘瑛’碑,乾隆詩刻,清狀元傅以漸、鄧鐘岳手跡,郭沫若、豐子愷匾額、楹聯(lián)至為珍貴。

  貴州貴陽甲秀樓

  甲秀樓位于城南南明河中的一塊巨石之上,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(1598年),按照原貌修復(fù)的甲秀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樓高約20米,三層三檐攢尖頂,雕梁畫棟,華麗宏偉,底部用貴陽郊區(qū)的赭紅石作基腳。門窗為細木條鑲冰紋花紋,刻有雄獅、龍鳳、麒麟、花卉等圖案,生動傳神。原有四棵杉木大柱,外加漆膜保護。閣壁嵌有明清文人墨士題詠甲秀樓的題記碑刻和楹聯(lián)匾額多方。登樓眺望,山川田野盡收眼底。遠處峰巒疊翠,近處江波滾滾。甲秀樓借助浮玉橋與兩岸接連。浮玉橋現(xiàn)在也整修一新,橋上還新裝了12盞玉蘭花形華燈。新建的涵碧亭,坐落在橋中部,高7.7米,寬3.6米,小巧玲瓏,十分精致。亭的石柱上鐫有清咸豐年間貴陽知府汪炳嗷的對聯(lián):“水從碧玉環(huán)中出,人在青蓮瓣里行”。

  山西永濟鸛雀樓

  鸛雀樓,又名鸛鵲樓,故址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城郊黃河岸畔,該樓始建于北周(公元557-581年),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(zhèn)河外之地,筑為層樓.由于樓體壯觀,結(jié)構(gòu)奇特,加之區(qū)位優(yōu)越,前瞻中條,下瞰大河,氣勢雄偉,風(fēng)景秀麗,唐宋之際即為河?xùn)|勝概,唐代文人雅士留詩者甚多."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."即是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登樓賞景,放歌抒懷,留下的千古絕唱。該樓歷唐經(jīng)宋,元初(公元1272年)毀于戰(zhàn)火。數(shù)百年來,無數(shù)觀光游人只能望河興嘆,空留下無盡的遺憾。新落成的鸛雀樓系仿唐形制,四檐三層,總高73.9米,總建筑面積33000平方米,總投資5833萬元.整座建筑共分九層,其中臺基部分三層。

  四川綿陽越王樓

  作為唐代文化名樓之一的越王樓,規(guī)模宏大、富麗堂皇,堪稱唐代四大名樓(綿陽越王樓、滕王閣、黃鶴樓、岳陽樓)之首;謴(fù)重建后的越王樓,氣勢與當年相比毫不遜色。99米的高度目前仍為全國仿古建筑之最(現(xiàn)今滕王閣高57.2米,黃鶴樓高52.6米,鸛鵲樓高72米,岳陽樓高32米);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,共收錄包括李白、杜甫、王勃、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(黃鶴樓112篇,滕王閣86篇,岳陽樓、鸛鵲樓雖有名詩文,但并不多),可謂“一座越王樓,半部中國文學(xué)史”;詩文作者檔次最高,除詩仙李白、詩圣杜甫外,幾乎涵蓋唐代以后的著名詩壇泰斗,算得上“天下詩文第一樓”。

  湖北武昌黃鶴樓

  黃鶴樓位于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,面對鸚鵡洲,與湖南岳陽樓、江西滕王閣、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。號稱“天下江山第一樓”。相傳始建于三國時期,歷代屢毀屢建,F(xiàn)樓為1981年重建,以清代“同治樓”為原型設(shè)計。樓址仍在蛇山頭。主樓高49米,共五層,攢尖頂,層層飛檐,四望如一。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,中部大廳正面墻上設(shè)大片浮雕,表現(xiàn)出了歷代有關(guān)黃鶴樓的神話傳說;三層設(shè)夾層回廊,陳列有關(guān)詩詞書畫;二、三、四層外有四面回廊,可供游人遠眺;五層為瞭望廳,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。附屬建筑有仙棗亭、石照亭、黃鶴歸來小景等. 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,它雄踞長江之濱,蛇山之首,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,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,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,剛好位于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,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。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(zhèn)的旖旎風(fēng)光歷歷在目,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。由于這獨特的地理位置,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、文賦、楹聯(lián)、匾額、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,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,素來享有“天下絕景”和“天下江山第一樓”的美譽。

  江西南昌滕王閣

  中國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。自古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樓閣,現(xiàn)如今已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。下面就來看看中國的十大名樓引領(lǐng)了什么風(fēng)尚。初唐四杰之一,王勃的《滕王閣賦》膾炙人口: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。滕王閣始建于唐永徽四年(653年),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[/font]任洪州都督時所創(chuàng)建。李元嬰出生于帝王之家,受到宮廷生活熏陶,“工書畫,妙音律,喜蝴蝶,選芳渚游,乘青雀舸,極亭榭歌舞之盛!(明]陳文燭《重修滕王閣記》)。據(jù)史書記載,永徽三年(652年),李元嬰遷蘇州刺史,調(diào)任洪州都督時,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,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。后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,實乃歌舞之地。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,故閣以“滕王”一名冠之。

  江蘇南京閱江樓

  閱江樓位于南京城西北,瀕臨長江。景區(qū)內(nèi)有閱江樓、玩咸亭、古炮臺、孫中山閱江處、五軍地道、古城墻等30余處歷史遺跡,是一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全國知名旅游勝地,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! —{子山原名盧龍山,高78米,周長2公里,有"獅嶺雄觀"之美譽,為金陵48景之一。明太祖朱元璋在盧龍山大敗陳友諒,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礎(chǔ)。朱元璋稱帝后,賜改盧龍山名為獅子山,下詔在山頂建造閱江樓,并親自撰寫了《閱江樓記》,又命眾文臣每人寫一篇《閱江樓記》,大學(xué)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,后入選《古文觀止》。600年來雖有2篇《閱江樓記》流傳于世,但終因種種原因未建成。閱江樓于2001年建成并對外開放,從此結(jié)束了"有記無樓"的歷史。閱江樓高52米,共7層(外觀4層暗3層),碧瓦朱楹、檐牙摩空、朱簾鳳飛、彤扉彩盈,具有鮮明的明代風(fēng)格,古典的皇家氣派,成為南京標志之一。

  江西九江潯陽樓

  九江背靠廬山,瀕臨長江,是江西省最北的一座城市,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。市內(nèi)風(fēng)景點很多,其中就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潯陽樓! £枠且蚓沤欧Q潯陽而得名,初為民間酒樓,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。由于九江自古以來就是長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經(jīng)濟發(fā)達的城市,所以,雄距江畔的潯陽樓也歷來是名人云集之地。如:白居易、韋應(yīng)物、蘇東坡等等,都曾登樓題詠。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。更因施耐庵寫下一部《水滸傳》,其中一位主要人物--宋江曾經(jīng)在潯陽樓醉酒題反詩,隨著名人名著流芳百世,潯陽樓也蜚聲海內(nèi)外,吸引著社會各屆人士到此參觀。

  西安鼓樓

  西安鼓樓位于西安城內(nèi)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,東與鐘樓相望。鼓樓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(1380),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和清乾隆五年(1740)先后兩次重修。樓上原有巨鼓一面,每日擊鼓報時,故稱“鼓樓”。歷經(jīng)歲月滄桑,如今巨鼓早已不存,惟余鼓樓巍然聳立! ∥靼补臉鞘悄壳八嬖谌珖畲蟮墓臉。它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。高臺磚基座東西長52.6米,南北寬38米,高7.7米,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券洞門。樓建筑在基座的中心,面闊7間,進深3間,四周另有走廊。第一層樓身上置腰檐和平座,第二層樓重檐歇山頂,上覆綠琉璃瓦。樓的外檐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斗拱,使樓的整個建筑層次分明,渾雄博大。登樓的青磚階樓設(shè)在磚臺基兩側(cè),在第一層樓的西側(cè)有木樓梯可登臨樓的第二層。在樓的南檐下正中,懸掛有“武盛地”藍底金字匾額,是陜西巡撫張楷重修此樓竣工后,摹仿乾隆皇帝的“御筆”。北檐正中懸掛有“聲聞于天”匾額,筆力挺拔,相傳系咸寧李允寬所書。兩匾不僅說明了建筑物的意義,而且猶如畫龍點睛,使樓生氣盎然,更顯得宏偉壯麗,但在“文革”十年浩劫中遭毀,現(xiàn)文物管理部門已著手修復(fù)。

  南京鼓樓

  鼓樓位于南京城中心鼓樓崗上,建于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。其建筑規(guī)模之大國內(nèi)少見,分上下兩層,下層為拱形無梁城闕狀,上層為重檐四坡頂,龍飛鳳舞,雕梁畫棟,十分壯觀。樓上原為明代迎王迎妃、接詔報時之所,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,小鼓二十四面,云板一面,點鐘一面,牙杖四根,壺房銅缸一座,以及其他樂器。明亡后這些陳設(shè)均已散失,F(xiàn)樓基是明代原建,樓上建筑為晚清重修。康熙在1684年南巡時曾來鼓樓,次年在樓上建一巨碑,改鼓樓為碑樓,但當?shù)厝巳粤?xí)稱其為鼓樓。

聲明:本網(wǎng)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如需轉(zhuǎn)載,請注明文章來源,并署作者名字。
用戶
匿名發(fā)出
關(guān)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服務(wù)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(wù)站點導(dǎo)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
Copyright 2009-2010, LUCKCOM Co.,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