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長城餑欏餅
在長城周邊所生的餑欏樹樹葉內(nèi),加入淀粉、三鮮等制成的餅,餅皮略呈透明狀,味道清香適口。相傳這種作法源于明朝戚繼光守山海關(guān)時,當時他手下的將士大都來自江浙一帶,對北方的糧食不很適應(yīng),于是就想出了這樣一種粗糧細作的食品。在位于山海關(guān)城關(guān)南路的鴻宴飯莊可以品嘗到這一美味。
2、邯鄲拽面 傳說是由武安傳入,在邯鄲縣西部較流行,采用上等小麥面粉做成?谖哆m中,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之一。
3、圣旨骨酥魚
有1000多年歷史,在宋朝,在明清,都盛名中原美食界,1972年中日建交時,和大熊貓一起作過國禮。主要特色是骨刺酥,想怎么吃就怎么吃;魚形好,看著有食欲;營養(yǎng)全,由數(shù)十種味料、養(yǎng)料和中藥料煨制,有“冬吃蘿卜夏吃姜,不如圣旨酥魚湯”美譽。現(xiàn)在最受人們喜吃的是圣旨骨酥魚頭。
4、驢肉香腸
永年縣“驢肉香腸”源于清朝末年,已有近百年歷史,屬傳統(tǒng)小吃流傳至今,是河北省永年縣的地方風味特產(chǎn)。 中國有句俗語“天上龍肉,地上驢肉”,驢肉以其質(zhì)高味美而被尊為上乘佳品。永年“驢肉香腸”正是選用精驢肉,剁成肉沫,加綠豆粉芡,小磨香油、多味名貴作科用老湯調(diào)制成的糊狀,灌入驢腸衣內(nèi),扎成小捆,經(jīng)高溫蒸煮滅菌,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。因此永年“驢肉香腸”又稱“驢灌腸”。驢肉香腸”營養(yǎng)豐富,鮮美可口,回味悠長,深受消費者青睞。
5、饸烙
采用紅署面和白面,用專用炊具擠壓而成。式樣美觀,味道獨特,口感親切,老少皆宜。
6、抿截
多用玉米面或蕎麥面、小米面、紅薯面做成。和面時要放點白面,并用開水燙。這樣和出的面柔韌綿軟,不硬不脆。然后用抿截床子抿成。吃起來順口極了。
7、一萎油水餃
早在民國33年(1944),邯鄲鎮(zhèn)浴新街有一個只有一間門面的水餃鋪,鋪主人是邯鄲縣北蘇槽村的王錦堂兄弟。為了做好生意,王氏兄弟起早搭黑,到集市上購買上好的鮮豬肉和時令鮮菜,配上小磨香油、上等醬油等調(diào)味品,用老湯打餡,精粉作皮,精心細做。當夾上一個熱氣騰騰的水餃,輕輕咬上一口,那一汪香噴噴的油水便破口而出。常來的老主顧稱之為“一萎油水餃”幾十年過去了,該餃子鋪至今生意興隆,水餃風味不減當年。
8、大名二毛燒雞 創(chuàng)業(yè)于清嘉慶十四年(公元1809年),第一代開業(yè)人王德興諢號“二毛”,故俗稱“二毛燒雞”。現(xiàn)已傳于第七代傳人王書林。1966年,周總理視察大名府時,品嘗“二毛燒雞”后贊不絕口。
9、馬頭天福酥魚
早在魏晉時期即被列為貢品。魏晉名廚李德和他的弟子總結(jié)前人的經(jīng)驗,反復研制而成。是家庭小吃和招待賓朋、饋贈親友的佳品。
10、大名五百居香腸
創(chuàng)業(yè)于清道光元年(公元1821年),原籍山東濟南府的王湘云來大名謀生,在城內(nèi)開設(shè)了以香腸、熟肉為業(yè)的店鋪,因大名距濟南約500里,故取名“五百居”。由于其香腸味道鮮美,成為當時官府佐餐和宴會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,行銷省府、道衙中。
11、津津樂老槐樹燒餅
是邯鄲市飲食總公司經(jīng)營了半個世紀的風味食品,因經(jīng)營場地旁有一棵老槐樹而得其名。
|